控制权是把双刃剑,关键是执剑的人。关于一票否决权比较有意思的案例就是最近被很多用户讨伐押金的ofo小黄车,2017年正是共享单车疯狂霸街的年代,ofo和摩拜势均力敌,ofo的投资方包括阿里和滴滴,而摩拜则是腾讯投资,因此ofo和摩拜其实也是背后资本的角逐,ofo经历多轮融资,并且每轮次领投方持股比例超过50%,最后基本上每轮的投资方都有一票否决权,包括经纬、滴滴、金沙江创投,当然作为ofoCEO的戴维也拥有一票否决权。
像ofo这类执行分类投票的,会让各轮次投资人都有一票否决权,还有一种形式是所有优先股股东共用一个否决权。显而易见,前者蕴含较大决策风险。rr2017年底,腾讯、滴滴和金沙江希望促成摩拜和ofo合并,当时给出的方案是滴滴程维任董事长,ofo的戴威与摩拜的王晓峰为CO-CEO,但前提是合并后双方都放弃一票否决权,投资人都同意了,唯独戴维行使一票否决导致合并失败。
1、什么是小黄车ofo摩拜哈啰共享单车品牌?在中国国内小黄车ofo摩拜哈啰共享单车品牌仅是用来代步通勤的,并不是为了骑行健身专业设计的,所谓的共享单车就是为了解决出行通勤一公里范围的代步交通,和国外人的理念和科学观完全不同,很多无知愚昧的国内民众错误的将共享单车充当运动健身来用,长此以往,会造成严重的运动受伤,对人体腰椎、颈椎、脊柱以及骨骼等都有极大伤害,甚至会诱导股骨头坏死。
2、ofo和摩拜哪个开发的比较早?ofo比摩拜要早些。具体分析:摩拜成立于2015年1月,2016年4月进入城市共享单车运营。OFO的创立是戴维2014年成立,2015年6月开始运营。摩拜有实力和投资方,ofo开始资金和方向有一定的欠缺。拓展:也许OFO,或摩拜会失败,但共享单车不会失败。至于延伸的共享项目,很多都经不起市场考验。提示:虽说共享单车的出现,加大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但是数量快速的增长,反而影响了道路的交通秩序。
3、ofo贴着摩拜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单车大战是产品体验、市场份额、用户数据以及融资竞赛之争,而这些争斗又集中、及时反馈在媒体、自媒体的声势上,“橙黄大战”成为共享单车的主线,为何在产品质量、运营效率差距巨大的两家公司却被屡屡并列谈起?在纷繁的表象之中,这其中的“山山水水”耐人寻味。ofo每轮的融资总额总要刻意比之前摩拜的融资更高一些,每次公开投放到市场上单车数量也理所应当的比摩拜更多一些,并且拉上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调研出报告,显示其市场份额恰好比摩拜强一点,这种贴着摩拜打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