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保险已经发展成为保险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与金融业之间的快速融合,使互联网保险成为一个巨大的风口,并且其发展正不断地对我国保险业的经营模式、状态以及监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各省域之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

本文运用莫兰指数进行分析,发现东西部的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差异比较显著,东部地区呈现高-高聚集,西部地区呈现低-低聚集。也就是说互联网保险在东部地区发展更为良好,而西部地区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较差。对于影响因素的结果显示:行业因素对互联网保险并没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是保险深度的增长对于互联网保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从经济因素上来看,经济的增长会引起区域之间的竞争效应,从而扩大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空间差异。

计算机、网络,曾经对人们来说是两个陌生的名词,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作为我国较早“触网”的人之一,刚刚当选上海市“科技精英”的李建华说自己很幸运,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他接触了十几代计算机,见证了网络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亲历网络攻防战的步步升级早期计算机能耐小1982年李建华考入上海交大电子工程专业之前,从没接触过计算机。

”李建华说,谁知最后“闯荡”到信息安全这一行当。实验室里抢“鲜”上网李建华的导师诸鸿文教授称得上是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开拓者。上世纪80年代末,他领衔建立了交大远程协作实验室,成为国内最早上网的实验室。李建华说,那时候,上网是件很新鲜的事,实验室通过欧洲线路连上国际互联网,还建立了当时非常稀罕的电子邮件系统。李建华第一次上互联网,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查询资料。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